网约车新政正在制造新的“城市病”
近期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推出一套书,叫做“城市政策”译丛,这套书以效率为导向来讨论城市治理。我们现在大都生活在大城市中,“城市病”也为我们每天目睹耳闻,也许这套书可以在一些问题上给你一个别开生面的解释和解决之道。
上面是一则广告,购书链接在阅读原文
绝大多数人对京沪网约车实施办法的厌恶,是从户籍和车籍开始。
社交媒体上对此已经有众多吐槽,在众多吐槽中,我最喜欢的是这一个:
程维可以成为滴滴公司的创始人,但是却无法在北京上海开网约车。为什么不行?原因就在于到目前为止,程维还没有北京户口。
为什么要有户籍限制?北京市交通委官方解读,设置户籍门槛有四个原因:
一是要符合北京发展定位。
二是治理“城市病”、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,而北京“城市病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无序过快增长。
三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要求。
四是根据政策要求,北京要适度发展网约车。
言下之意,网约车是“城市病”的体现。也正是如此,才不得不对网约车设置“户籍门槛”。
但情况真是如此吗?显然不是。
凡是在北京有过乘坐出租车经验的人大都知道,北京的出租车属于典型的车况差、服务差。有个网络女作家曾经说过:“上了北京的出租车,就好像钻进了司机的被窝。”只是服务态度差倒也罢了,关键是在于要用车的时候总是打不到车。
那为什么消费者能忍受这么差的服务?原因就在于政府对出租车实施严格的数量限制和价格限制。
数量限制使得整个行业准入门槛极高,一旦迈入出租车业,很多公司无论经营好坏,就可以做收其成,因为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,很少有出租车公司会因为服务恶劣而被取消牌照。同时,数量限制还养成了出租车司机挑客和拒载的坏毛病。有过在北京首都机场打车经历的乘客大都遭遇到司机的白眼:“路途这么近,我这单是白做了,你多给点吧?”为什么司机会给乘客翻来白眼?原因是司机嫌弃乘客路途近。
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,遇到出租车司机的这种牢骚,乘客只能诺诺称是。在这个已经能打上车就已经不大易的城市,你怎么还有资格对司机挑三拣四?
所有的这一切直到网约车出现才得以改变。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,你就可以获得出行服务,不仅如此,你还可以在App上对司机的服务进行点评,从而约束司机的行为。
于是,就发生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,一大群没有获得出租车服务资格的从业者,他们提供的服务水准远超出租车。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,这个城市很少有人抱怨“打车难”和“服务差”。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,我在机场就再也没有遇到过司机刁难。相反,还会因为飞机晚点而对那些一直在机场候机的专车司机道歉。
如果要说“城市病”,传统出租车业毫无疑问是城市病中的一种,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,“打车难”和“服务差”同时存在。
那么,此前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解决了这个问题吗?并没有。不是说政府有关部门不重视这个问题,而是因为有关部门在治理这个问题上一开始方向就是错的:通过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这两个手段,只能导致运力和服务的短缺,根本就无法解决问题。
电召中心就是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无能为力的一个表现。大约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,出租车的行业主管部门——先是建设部后是交通运输部就一直在大力推广出租车电召平台,但是时至今日,国内建立起统一电召平台的城市也是屈指可数。就在2013年,交通运输部还在《交通运输部关于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若干指导意见》中还提到要“推进出租车汽车服务多样化”,强调要“在地级以上城市推广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,申请开通使用统一的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号码,推广智能手机打车软件,建立多层次、差异化的运输服务体系,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需要”。
但很有意思的是,政府推了10多年都没有达成的事,企业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,而且规模远远大于政府此前的规划,它们做起了一张席卷全国的网络———2012年9月,滴滴打车软件上线,而在今天,滴滴已经在在中国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提供服务。通过和国外伙伴联姻,滴滴更是把服务推广到东南亚、印度和美国,为更多的中国用户服务。
很显然,这种服务是传统出租车无法提供,也是政府部门坐在屋子里规划不了。的。问题来了,这种服务优良的行业,真的是属于“城市病”吗?显然不是。
就在7月28日发布的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6〕58号),我们还看到这份指导意见提出要“坚持改革创新”,即“抓住实施‘互联网+’行动的有利时机,坚持问题导向,促进巡游出租汽车转型升级,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,推进两种业态融合发展。”
按照通常理解,我们会认为出租车的运营和服务应该向网约车看齐。而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,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也明确表示,要借助于“互联网+”行动这样一个契机,以增量来带动存量的改革,使得传统出租车行业,也就是巡游车实现转型升级,同时使得网约车能规范发展。
不过从京沪两地的实施细则来看,却是网约车的管理方式向出租车看齐,这哪里是出租车业的转型升级,根本就是网约车的监管降级——即服务一流的网约车要向出租车看齐:因为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出租车司机,是有户籍要求的。
那么问题来了,京沪两地关于网约车的实施办法,到底是在消灭城市病还是在制造城市病?